保护与开发水源地应双管齐下
我国水源地存在的现实问题,正在严重考验政府的决策能力。当下要做的,应想方设法保护好现有水源地,同时积极寻找备用水源,以保障城市饮用水的绝对安全。
在上海自来水博物馆中有这么一部“水源地变迁史”:苏州河和黄浦江市内段是上海最早的水源地,先是苏州河水质日趋恶化,上海水源取水口被迫迁至黄浦江军工路附近;1978年,取水口又被迫溯流而上;1987年7月,取水口不得不再一次移到黄浦江上游临江段;1998年7月,二期工程又将取水口上迁到了黄浦江上游的松浦大桥附近水域。今年6月8日,上海超过千万的人口喝上了来自崇明长兴岛西北方的青草沙水源地的长江“江心水”。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信息中心主任何春银表示,不断变更水源地的背后,是一整段惨痛的水源地污染史。现在江苏沿江及上海的很多取水口集中到长江甚至长江中心,实际上表明已经没有退路。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有的城市已在亡羊补牢,但是绝大部分城市依然存在水源储备和应急供水设备储备不足、管理及工程技术措施不落实、缺乏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做出及时反应的监测系统等问题,在突发性污染、输水设施故障、特殊干旱年份等紧急情况下,应对将极为被动。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建议,应尽早完善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体系,包括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调查和脆弱性评价、应急管理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应急监测系统、应急处理方法以及应急供水预案、事故损失评估等。此外,还应以水功能区为基本管理单元,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和保护为核心,发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切实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定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共享。
编辑:周子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