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是水资源利用功能中的最高层,在水资源价值坐标系中,它也位居最高层位,是水资源利用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饮水人群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综合国力的增强。
一、我国饮用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危机
我国主要地表水与地下水均为多功能水体,水的饮用功能蕴涵其中,因此,研究饮用水就是研究具有饮用功能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1.地表水资源状况
(1)从流域看
全国七大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8967.8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295.34亿m3,重复水量为4379.09亿m3,水资源总量为19884.55亿m3。占全国
水资源总量的65.4%,流域内用水总量为全国用水总量的82%。因此,可近似代表全国地表水资源总量。
按国际现行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000m3/a就处于缺水边缘;人均水资源量1000m3/a为人类生存起码需求。对照国际标准,全国七大流域人均水资源量除珠江和长江两大流域外,其余五大流域均在缺水警戒线之下,说明饮用水严重紧缺。
(2)从区域看
天津、宁夏、上海、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山西、辽宁10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000m3/a,属于严重缺水区。低于全国 人均水资源量的还有安徽、甘肃、陕西、吉林、湖北、浙江、黑龙江、内蒙古 8省(自治区),即:全国严重缺水或接近国际缺水警戒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8个。
(3)从城市看
全国668个城市,其中缺水城市4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114个,北方地 区有71个,南方有43个。可见,全国城市普遍缺水,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缺水。
2.地下水状况
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其中:北方片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468亿m3,占全国平原区的78%,可开采量多年平均约为1000亿m3。南方片平原区地下水只有405.1亿m3,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
3.全国饮用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
(1)饮用水资源极度匮乏
除城市普遍缺水外,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淡水不足,许多地区饮水困难。东北、华北等广大农村主要饮用地下水,由于 超采,导致了大批降落漏斗的产生。多水的长江流域有缺水城市59座,缺水县城155座,还存在五大缺水干旱区,西南诸河流域干早区,饮水极度困难。多水的珠江流域有16个严重缺水区,缺水总量达165.21亿m3/a。
(2)水域污染极为严重
“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调查”表明:饮用水水质差已构成 威胁11亿人口生存的一大尖锐问题。全国有28%的人饮用地表水, 72%的人饮用地下水。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粪便、垃圾、生活污水和城乡企业“三废”的重叠污染,水质持续恶化。污染不仅使有限的淡水资源更加匮乏,同时,也导致了“介水疾病”的传播。据调查:饮水引起的传染病要占全国传染病80%左右。
(3)生态破坏,导致饮用水源萎缩
如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减少河、库容量;干旱导致饮用水资源更加短缺;湿地萎缩、江河断流等水生态问题,破坏了饮用水源;水资源 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普遍存在,使不堪重负的饮用水资源,雪上加霜;水资源承载力持续下降,在许多地区已逼近极限。
二、我国饮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
水,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 热点问题之一。水危机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已成现实,水资源匮乏、污染加 剧、浪费惊人的严峻“水情”昭示出一
系列的理论问题,最核心的是“水生态承载力”问题。
饮用水资源承载力,从中观层面看:可分为流域承载力和区域承载力。
1.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
①水生态承载力通常包括“支持 与压力”两个部分:水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水资源与水环境系统的供容能力,为水生 态承载力的支持部分;水生态系统内 社会经济于系统的发展能力,为水生态承载力的压力部分。
②水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是指水生态系统的“弹性力”大小,水牛态与水环境子系统的供容 能力则分别是指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小;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 展能力是指水生态系统可维持的社会 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③水生态承载力以水生态系统的 持续承载为基础,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承载目标。人类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必须建立在水生态承载力允许的安全阈值内。
④水生态承载力十分注重其整体 调节能力,同时,也注重水资源与水环境各单项要素的重要性。所以生态系 统一旦崩溃,则包括人类在内的全部
物种都将面临灭绝的危险,而不仅仅 是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减少或环境质量的下降。
⑤生态系统的弹性力既可缓解各 种压力与扰动的破坏而保持系统不崩溃,又可最大限度地保障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正常调节作用
及功能的发挥。没有一个正常的具有 一定弹性度生态系统的支持,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功能都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因此,生态弹性力是生态承载力的支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