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第41个世界环境日,天津海事局海河海事处联合天津理工大学及辖区企业代表,举行了“共建绿色海河普法行”活动的启动仪式。活动以此为开端,直至2012年年底,海河海事处将深入辖区大中小型企业、社区、管委会等机构,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以增强航运相关人员的环保观念、法制观念和主人翁意识。
海河,天津的母亲河,天津境内的河流几乎都与海河血脉相连。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保护与治理措施的出台,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以实现天津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主要河流水系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的一系列治理工程的实施,海河水清了起来,海河两岸变得更美了,如今已经成为旅游和市民休闲的黄金地段。当我们享受海河给我们带来的利益时,也必须意识到,了解海河、保护海河是每一个天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海河水环境现状如何?海河防污治理的重点在哪里?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海河你今天还好吗
缺水依然,加强监管促进水质改善
夏夜来临,海河两岸水波、灯影、人流交织,湿润的河风为人们带来清凉,海河边的各种娱乐休闲设施、亲水平台周边都有前来赏景休闲的市民,津湾广场、天津之眼、北安桥、外滩等特色景点也吸引着旅游的外来观光者。今年80多岁的李爷爷,每天都会来海河边遛弯儿,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海河边长大,海河的事他最清楚,他在当年清澈的海河里游过泳、钓过鱼;他听到过海河决堤后大水涌向居民区的隆隆巨响,也为根治海河水患出过力;他曾为海河两岸大批工厂拔地而起欣喜,也亲眼目睹了海河水变得又黑又臭。他说,如今的海河,才是母亲河该有的样子,他希望游人不要再留下垃圾,希望不要再有商贩将海河里的鱼捞出去贩卖,希望每个人都能来保护它,希望这条河能越来越清澈。
流着海河水的护仓河,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河道全长5.3公里,比邻津滨轻轨、津塘路等重要交通线及第二工人文化宫等重要公共场所,是天津市中心城区重要的景观河道。如今漫步护仓河岸,碧水潺潺,杨柳依依,和谐自然的水环境令市民流连忘返。过去的护仓河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河水终年都是墨绿色,雨后还时常出现异味,跟周围的自然环境很不协调。天津市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全市开展清水工程建设,护仓河成为清水工程治理的第一条河道,通过封堵排污口门,铺设截污管道,实施河道清淤,护仓河水体污染、河道淤积等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在开展清水工程过程中,水务部门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治理之中,各区县依托清水工程河道治理,大力发展生态护坡、沿河绿化,全市河道沿岸新增绿化面积190万平方米,修复改善河道两岸生态环境,建成集防洪排沥、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河道景观带,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批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来到海河下游,记者看到了海河热闹的一面,繁忙的船只穿梭于河道与港口之中,往来于渡口与渡口之间,空气中弥漫着海的味道,耳边时不时响起汽笛声。作为海河上游河段和渤海湾之间的纽带,海河二道闸至入海口段,它的水质不但影响流域内的陆地生态,也影响了渤海湾的海洋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防污、治污措施的实施,不论是从视觉感受还是水质报告显示,海河水质都有了显著提高。海河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天津海事局海河海事处处长李庆刚告诉记者:“去年海河渡船的客流量是190万人次,游客流量达140万人次,预计今年还会增加,这些客流大多集中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针对这一情况,海事局对游船、客船加强了防污和安全的监督管理,从而杜绝事故的发生并减小高密度人流对环境的影响。由于上游来水短缺,为防止水资源流失,近些年海河二道闸已经成为‘坝’,但与此同时,海河下游的供水几乎全靠雨水,这就弱化了海河下游的自净能力,因此防污工作就更加重要,特别是对河道内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
目前海河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企业的排污、船舶的排污和一些船舶装运的化工品,一旦船舶在河道内发生油污和危险品的泄漏事故,对海河两岸生态系统的影响会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恢复起来很慢。因此,海事部门除了加强对船舶登记、运营的监督管理之外,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建设五个防污设备库,组织大批专业清污队伍,在‘十二五’末将达到2000吨油污的应急处理能力,形成由政府主导、部门监督、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油污应急能力处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