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几个问题都与水文有一定的关系。流域机构自己的水文监测站很少,大部分重要水文站的顶头上司是省级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地方利益是不可避免的。水权难以确定的主要原因是来水情况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污水排放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这些工作是水文的行业优势。少量用水水权转让难以落实,也有少量用水的水质水量监测成本相对较高的原因。
2 水文在水资源宏观控制的工作
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分配水权,必须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根据流域和各行政区域的水资源量和可利用量,制定水资源宏观、微观控制指标,对各级行政区域进行水量分配。
2.1 区域水资源评价
建立水权制度首先要摸清区域水资源的家底。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流域,水资源状况怎样,经济社会用水状况怎样,生态系统和环境状况怎样,水利工程设施状况怎样,社会平均供水成本怎样,这些最基本的情况是水文日常工作内容。在河北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工作中,省水文局依靠技术、人才和资料优势,完成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等方面的评价任务,工作量占到70%。十一个地级市的水资源二次评价工作都以水文局为主逐步完成。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降雨径流关系、城市化对水资源、水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等问题,因为缺乏长系列实验资料,研究深度远远不够。每隔一定时间水文部门要对评价成果进行补充和修订,以适应变化。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做好第三次评价的技术、资料准备,争取一次比一次全面、科学。
2.2 水资源规划
在水资源评价基础上,要积极参与到水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水资源规划是关系水利全局的综合性规划,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各个方面,是现代水权制度的依据。沧州水文局先后负责沧州市城市水资源专项规划、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沧州市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但是要把水资源量与现状用水量、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水文人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水权的核心问题是交易,交易的目的是想通过经济的手段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初始水权的确定有利于解决行业间用水矛盾,比如工业发展不断地挤占农业用水,到底它有没有这个水权;有利于解决地区之间争水问题、维护生态水权。水文行业要根据翔实、科学的水文数据,把水文规律和国家水管理政策结合,明晰初始用水权分配。初始水权分配必须面对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三水”的矛盾,必须考虑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评价需求。从更深层次上看,必须要先搞清楚一条河流在现阶段“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条件下,为了满足一定生态需水和政府预留水资源量,流域究竟有多少可供调配的水资源?这涉及到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的联合评价,涉及到一条河流在水功能区划和照顾到上下游需水多目标下的可利用水方式和可供水资源量的测算。这些数量测算、质量评价工作是水文的强项,也需要在许多方面完善。
2.3 排水权的确定
水污染问题伴随工业化的高速推进而急剧恶化,我国每年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量达630亿吨,理论上足以污染全国所有的地表水源。海河变黑发臭,几乎成了超级排污沟。今天,水污染依然在恶化,并且从支流向干流、从城市向农村、从地表向地下、从陆地向海洋蔓延发展。水污染实际上也是一个水权的问题,水权不单是取水权还有排水权。河北水文在全省的10个水环境监测中心,是设区的市河道水环境监测主要力量,要加强行政区界、主要江河湖库引排水、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监测,了解和掌握省市行政区用水和排污状况,实时分析、预测主要江河湖库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这样各行政区用水和排污的责任就可以一清二楚,进行水权分配制度、实施排污总量控制、优化调度和合理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就有了可靠的依据。
3 水资源微观控制
通过水平衡测试等手段,计算确定出行业合理用水定额,提出用水优先次序、紧急状态下的用水保障措施和保障次序。有了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和微观定额指标体系,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计量手段才能实施管理。开展水权分配的区域必须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水资源监测系统,既能测量预报,又能监督,没有这个系统,就不好开展此项工作。海河流域径流量丰枯年际变化大,连枯、连丰的状况经常出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自1972年至今河北水文对16次“引黄”进行监测,实际上就是对山东省和河北省黄河水的水权转让进行的微观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