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饮用水安全,已成为政府、社会、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喝上干净水”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尽管各地农村加大了改水改厕工作力度,部分农民喝上了安全水,但仍有部分农民无法饮用到安全水,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村供水系指向广大乡镇、村庄和分散农户供水,以满足居民生活和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用水。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干净的生活饮用水,其评价指标包括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四项指标。水是生命之源,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存的基本需要,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质问题,造成水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已有的集中供水工程有一部分缺少处理设备和消毒设施;另一方面分散供水导致的水质问题更多。目前我国农村直接饮用的坑塘水、檐前水、沟道水、河道水等都存在着水质问题,水源污染比较严重,部分地下水有害矿物质成份过高,如氟、砷、铁、锰或含盐量超标,饮用水的水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农村饮水安全的首要问题。二是水量问题,水量问题也是我国农村供水面临的重要问题,有资源性水量不足问题,也有工程性水量不足问题。三是保证率低,即季节性缺水。
2.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成因
造成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水源污染严重。由于受工业“三废”污染,农业的化肥、农药污染,水面养殖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生活的垃圾污染和塑料制品废弃物污染,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水质越来越差,有些地方几乎到了“有水不能用”的地步。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改水改厕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改水工程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集资积极性不高,政策引导乏力和新的投资体制尚未形成。三是思想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意识不强,对饮用水安全程度仅凭主观判断,对水质超标问题,普遍都存在习以为常的麻木思想;乱扔乱倒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现象普遍。缺乏水资源忧患意识,节水观念极为淡薄。没有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喝水不花钱的思想根深蒂固。
3.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方法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要提高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二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三是要抓紧理顺水务管理体制。四是要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3.2科学规划,分类实施。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水质安全问题。从长远考虑,规划要体现分质供水的理念,有条件的区域,在设计管网时,应该把饮用水系统和非饮用水供水系统,同时铺设设计,分步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