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个是正宗的?”“我找谁去换啊?”……前几天家住北京奥运村附近的徐敏女士为了给自家的净水器换个芯儿,颇为心烦。
而就在那时,“不断的强降雨和局部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将使水源地保护压力加大”的信息传出,某地水源出了问题的消息正在电视中播出。
徐女士仔细盯着自家水龙头放出的水,突然觉着不仅不如以前清澈了,甚至觉着沉淀、烧开之后,喝起来有些异味儿。
联想到前段时间有关自来水合格率的不了了之的争论,平时较多关注食品及饮水安全的徐女士嘟囔出一句话:“三大防线,三个不放心!”
水源安全保障体系、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自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被称为饮水安全的“三大防线”。水源污染加剧、自来水加工工艺百年不变、输水管道二次污染、饮用水新标准只能“打折”执行、相关信息不透明、监测能力不足并缺乏第三方监测等问题已成不争事实,饮用水安全头两道“防线”显然不容乐观。有专家称,中国要改变饮用水水质危机最保守需要30年。综合记者近年来多方了解的信息,记者认为:不必过分强调这些“防线”的脆弱性,但若希望让具有一定健康安全意识、又对当下饮水安全稍有了解的人,能对这些“防线”道道放心,也很不现实。
换句话说,这“三大防线”,道道都亟待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视并着力“加固”。
净水器市场混乱无序
自我饮水安全保障是离公众最近的一道“防线”。这道防线怎样?记者进行了调查。以净水设备为例,记者了解到,尽管有人曾宣称“水龙头下安个净水器或喝净化过的水,是美国净水器生产商的阴谋”,也有专家提醒有些净化过的水,过滤掉了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像徐女士这样使用净水器的人越来越多。在一些大城市,不少小区院内就矗立着净水机以供人们取水。
据公开数据,净水器在美国家庭的普及程度约为70%,而我国不足5%。但国内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消费者健康安全意识的增加,让我国净水行业成为一个绝对的“朝阳产业”。近年国内净水器市场年增速高达30%至50%,北京等大城市增速更快。
伴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容,监管缺失、竞争无序等弊端浮出水面,消费者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当许多小城市居民自家还鲜用净水设备时,像徐女士这样的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已经深深感受到小型家用净水器市场的混乱。
徐女士告诉记者,她用的是一种美国生产、已有近80年历史的净水器,大约8年前在一家购物中心购买。换了一次芯后,该产品在这家购物中心已不再销售。在查询了互联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同的“独家代理”公司的网页后,徐女士最终联系到一家总部在上海的代理公司。该公司一个令她颇为信赖的小伙子,先后带着产品来换了几次芯。虽然期间所换产品从“台湾产”到“韩国产”不断变化,她感觉净化后的水透明度似乎也一次不如一次,但她嫌麻烦,还一直用着这个产品。上次换芯时,小伙子告诉徐女士,他打算回老家,再想换芯就找他的朋友,并留了个电话。前几天徐女士打这电话打不通,便只好再回到互联网上重新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