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去清华园拜会了王占生教授。交谈中,笔者向王教授提出了一些关于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与健康的问题(近期读者提出了很多相关的问题)。王教授讲:人们比较关心的是致病微生物的问题。目前,自来水的氯消毒,可以基本保证了自来水的微生物安全。但是,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耐氯的微生物,包括两虫问题,这是需要重视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新修定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中特别指出:“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后果使对其控制总是最重要的,决不允许让步。”王教授最后说:“ 你们可以发表一些相关的文章,普及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饮水安全的重视。”为此笔者编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并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饮水与健康的认识有所帮助。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关注水质,关注饮水与健康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调查发现,未受污染的水体一般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而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各种病原体,随含有人畜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的污水进入水体,最终导致介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我国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展迅速,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目前,在我国的600多座城市中,有近一半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能力,大量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水体,含有人畜排泄物的生活污水,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源,直接威胁饮用水的安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仍是我国最大的危害人们健康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介水传染病依然是危害当地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解决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是我国给水工作中的首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其《饮用水水质准则》中指出:“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后果使对其控制总是最重要的,绝不允许让步”。
人类对饮用水中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认识,最早就是从致病细菌开始的。基于这一认识,人类对饮用水采取了许多的过滤消毒等手段,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威胁。在很多国家介水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尽管在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介水传染病还是受关注的重点之一。直到上世纪末仍有介水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发生。霍乱弧菌就是其中的罪魁祸首。霍乱是最早发现的介水传性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证明,历次的霍乱暴发、流行都与饮用水污染有关。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I tor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病症已显著减少。而由EI tor型霍乱弧菌所致的“副霍乱”自1961年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流行。EI tor型霍乱弧菌因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营养需求甚低,而能在水环境存活较长时间。
霍乱 早在古代社会就已有发生。在西方国家,18世纪比较普遍,直到19世纪中期,在欧洲、美国,仍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于霍乱的流行。在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和历史文献中都有对霍乱病的记载。现在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有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先进的给水处理技术,霍乱在很多国家(发达国家)已基本不再发生了。然而在那些不能提供足够清洁饮用水和没有足够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国家,霍乱还在不断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