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却付出了资源过度开发浪费、环境严重污染的沉重代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一年也难见几回。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已经上升为基本国策,国家每年需投入巨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当前许多河流、江流、湖泊、海洋等的水质已经变黑变臭,甚至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不能直接饮用或直接用以工农业生产。要全面治理水污染和利用水资源,水质监测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拯救水质污染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加与扩张,城市生活污水问题日益严重。从我国污水排放结构来看,居民污水排放量在1999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之后的十多年间,居民污水在我国城市污水排放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且比重逐年增加。
从2006-2010年我国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数据来看,2006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96.6亿吨,工业污水排放量240.2亿吨;2010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79.8亿吨,工业污水排放量为237.5亿吨。
国民工业体系中,污水废水排放严重的行业包括石油、矿山开采、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纺织行业、电镀行业、造纸行业、制药行业以及禽畜养殖业等,因此相关的企业对水质监测的需求较高。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煤炭开采业和洗选业废水排放量104765万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废水排放总量11555万吨,电力行业废水排放量为129624万吨,化工行业排放的废水总量在30亿吨以上,此外,造纸、纺织、钢铁、电镀、制药等行业均为废水排放大户。
分析显示,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然较突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其中又以海河、淮河、松花江和辽河等地表水污染较其他水系污染严重。同时,在2011年监测的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2.3%、50.0%和7.7%,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目前我国已将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狠抓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细分领域的水质监测行业,也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水质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为客观的评价江河和海洋水质的状况,除上述监测项目外,有时需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