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走转改 辽河行
1996年,辽河被国家列入全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工程之一。
今年1月12日,省长陈政高宣布,通过4年来的全面综合整治,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今年末摘掉辽河干流重度污染的帽子,我们的母亲河重现生机就在眼前。
从9月10日开始,本报记者将用5天时间开始辽河行,在第一线采访辽河的水清、岸绿、蛙鸣、鸟叫……
早晨5时30分,当村庄内还一片寂静时,辽河干流源头的保护区内已经有些“吵”了……
“吵”声来自水面,水鸟、白鹭、野鸭等在找食儿、争食儿……
“原来根本就没有这些鸟,都是这几年来的。”已经从当地水文站退休多年的曹玉山听说记者来采访辽河,特意骑着摩托车赶到福德店,就是想说说辽河的变化。
铁岭市昌图县福德店是东、西辽河的汇流地,两河从此开始进入我省范围,并成辽河。
水不再像浓茶
现在好多人自驾游辽河
曹玉山把记者领到河边,他先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你闻闻水什么味?看看水什么颜色?”
记者闻了很长时间也没能发现水里有什么味儿,水的颜色虽然不是清澈见底,但能清楚地看到水草,甚至还能看到小鱼在游来游去。
“知道十多年前是啥味儿吗?”曹玉山自言自语地说着,“就是六六粉的味道,呛人!要说水的质量那绝对的劣v类,水的颜色就像泡浓茶水一样,是深红色的。”
曹玉山感慨地说,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人还在吃辽河水,可短短几年后就人畜都不敢吃了,鱼都不活,鸟更不用说了,连落都不落。
同样已经在辽河边上工作几十年的辽河保护局长发管理所所长刘成说,“那些年,随着植被破坏,老百姓在河滩上种地,一到春天翻地的时候,大风一起,还想在河边上跟你这样说话,想都别想,早就满嘴沙子了。”
“你看现在多美,看着就喜欢,现在好多人来自驾游呢,我没事儿就到河边看看……”曹玉山1971年就在当地水文站工作,工作了30年,看着辽河的感觉是从舒服到闹心,现在又心情舒畅了……
确实谁看到现在的辽河都会心情舒畅的。我省先后实施治辽“三大工程”,关闭了全省70%的造纸企业,建成99座污水处理厂,继2009年消灭劣V类水质后,辽河水质呈持续逐年转好的态势,目前多数时段达到了四类水质,好的时段、区段可以达到三类,为率先退出“三河三湖”重度污染治理行列奠定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辽河“摘帽”也开始进入倒计时。
河套现在有风无沙
春秋不用“吃”沙土了
记者采访中,福德店附近的几位村民介绍得更可怕,当年大风一起,河套沙土全都刮起来,就连老百姓在河套里种的玉米种子都能给掀出来。
孙宝刚家就住在离辽河干流源头骑摩托车约10分钟路程的昌图县长发乡王子村,当日6时他就到福德店干流源头广场打扫卫生了,因为游客越来越多,那个休闲广场和瞭望台需要每天打扫。
“我家原来就有7亩地在辽河湿地保护区内,现在退耕了,看不清在哪块儿了,自然封育,都长了很高的草了。”孙宝刚告诉记者,原来虽说有地,但一年收成也并不多,主要是过去风大,尤其是河套风更大,每年四五月份间把地种了,可风大就能把种子再掀出来,这损失就能有三成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