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湿地芦苇整体情况。记者方问禹 摄
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降低污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天津地区湿地面积缩水、生态恶化现象较为突出,湿地保护面临多重瓶颈,加强湿地有效管理、寻求湿地保护与开发平衡点,已成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但遗憾的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对湿地保护已经开始法制化,我国的三大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过立法得到有效保护,唯独湿地至今没有一部法律可以遵循。
湿地面积缩水生态恶化
作为环渤海地区主要滨海城市之一,天津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等湿地资源丰富,其中人工湿地面积大、分布广,其占内陆湿地面积的比例高达76.6%。
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天津湿地面积缩水、水质污染严重、湿地功能退化等现象较为突出,湿地资源保护面临压力趋增。
天津市林业局调查发现,近年来天津市湿地生态系统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部分湿地水质为劣V类,仅少数湿地水质为IV类水以上,湿地生物资源总量及种类日益减少。
在天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特别是潮间淤泥质海滩的面积逐年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大削弱,调蓄洪水、碳汇功能、景观作用等也大打折扣。
北大港湿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东南部,湿地面积近3 .5万公顷,是天津市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天津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志愿者王建民告诉记者,2012年11月中旬,不法分子在北大港湿地以鱼类为诱饵、混施农药制作毒池,2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被毒杀,此后有200余只东方白鹳因体力不支反常滞留在北大港。
七里海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天津市最大天然湿地。七里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包括野鸟180多种,鱼类30多种,其他野生动物10余种,野生植物41科153种。
多年来从事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的七里海管理委员会顾问于增会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十年代七里海的面积有108平方公里,前几年最低时只有68.5平方公里。
七里海有成片苇田6万亩,是天津的主要芦苇场地。近30年来,苇田内部原有的沟渠严重淤积,加上天然降水量减少,芦苇生长一年不如一年,湿地质量迅速下降。七里海芦苇历史最高产值水平是亩产2000斤,前几年最低的时候芦苇亩产才六七百斤。”据于增会介绍,湿地芦苇产量下滑,不仅使迁徙至七里海的各种野生动物数量减少,湿地环境也受到影响。
有关人士认为,湿地是“地球之肾”,在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不可或缺。随着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变化越发敏感,湿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陡增。
湿地保护面临多重瓶颈
记者走访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市年度降水量整体呈下滑趋势,水源不足客观上造成了湿地面积缩水与功能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