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果以咨询报告的形式递交给决策部门,以推动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变成具体措施,进而在现实中得到解决。有的甚至还有可能向国家高层领导递交介绍研究重要性和成果的内参。
卢耀如透露,这次调查也不例外。“研究人员给国务院写了报告,强调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希望能从国家层面重视起来。”他说。据卢耀如了解,除了调查中发现的污染日趋严重外,报告中还涉及今年春节前后向地下含水层打排污井的传言。
2012年初,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沸沸扬扬的舆论声中看到这份报告。很快,总理的批示下来了,提到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环保部来共同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最后加了一句,由环保部牵头。”卢耀如说。
这时,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治理这项历时6年的科学研究项目彻底从实验室走了出来。
去年3至4月间,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后,环保部开始着手进一步的政策制定。2012年10月,环保部通过《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2-2020年)》。方案估计,国家为此将投入200亿元专项资金。
该方案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复,正式成为华北平原地下水治污“第一处方”。《方案》提出两个目标,即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摸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情况,2020年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
今年3月8日,环保部网站公布了这一消息。《方案》提出了三个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监测网;二是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执法,分类防治超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三是强化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加大对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和堆放场地污染物渗漏等防治力度,积极推进重金属、有机物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污染较严重区域的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
此外,《方案》还要求,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投融资机制和经济政策,加大相关科技研发力度,强化企业和地方防治责任。
无疑,正是环保部该方案的出台,华北地下水“第一处方”从“大科学”真正走向了“大政策”。
避免“多头管理”
地下水管理涉及机构多,但权力机构责任不明。各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标准化、程序化
谈到《方案》的评价,接受采访的专家纷纷表示没有阅读全文。即使作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成员的卢耀如,至今也没有见到该方案的全文。
“从目前来看,这份方案只是提出了非常初步的期望,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卢耀如说,“部门之间怎么协作、重要的防治地点对不对、怎么样投入、哪些力量介入,这些问题现在都不清楚。”
记者了解到,《方案》编制由环保部污防司饮用水处处长石效卷主持,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是主要编制人。记者随后向环保部提出采访《方案》编制者申请,截至发稿日,尚未得到回复。《方案》编写的过程如同一个“黑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