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沿岸村民饮用的深井水,可以避免污染和其他健康问题吗?
杨功焕:虽然当地政府帮助沿河居民村庄打了深井,但深井水质的安全监测和维护,并没有完全跟上。比如,淮河流域的深井水,普遍含有高氟问题,仍在威胁当地居民的健康。
【教训】
“治污不可放松”
新京报:《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里的死亡数据,主要集中在什么时间段?
杨功焕:集中在2004年至2006年,重点是比对当年淮河流域水污染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新京报:为什么那些七八年的数据,现在才以图集的形式对外发布?
杨功焕:我们那个时候去地方做调研,是受命前往,不想追究谁的责任。也不想通过媒体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应。
我们2005年对三个地区的研究获得结果,之后全面开展淮河污染和疾病监测以及肿瘤防治工作。从2006年起,我们在淮河流域14个主要支流各选择一个县,相继建起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监测网点。这些监测点工作仍在继续,产生的数据,提醒着当地政府的治污不能放松。
新京报:为何又决定对外公布?
杨功焕:最近两三年,河流污染又日益严峻。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希望淮河流域20年前工业污染和近10年来的癌症高发,成为一个案例被社会了解并记住。
我们经过讨论和考量,决定通过图集的方式,让我们这个客观的研究,给地方政府在经济决策时敲一敲警钟。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再以民众健康倒置作为代价。
新京报:“癌症村”是十年来的网络热词,公众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也似乎到了忍耐极限。淮河流域的“死亡图集”公开后,您预期会出现怎样的社会效果?
杨功焕:我希望媒体去做深入调查和回访。淮河流域的过去和现在,都值得社会思考。当年的经济发展,换来的是健康倒置的损害。
促进经济发展,要不要考虑环境?要不要考虑人们的健康?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案例。(记者魏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