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翁永松讲述,这些年,为了研究饮用水,他也曾跟一些企业要过企业标准,经常遇到企业说管标准的人不在或者说标准没有备案怕丢失。“我们是内行,有的企业不敢给我们看,而如果我是普通消费者,他们根本不用给我看,给我讲一下就蒙混过去了。”翁永松说。
同样的经历,律师赵虎也遇到过,他说他代理企业的案子,要求看企业标准,企业也曾以“商业机密”为由回绝。赵虎说,从法律角度看,只要是在行政机关备案过的文件,就构不成商业机密的效力,所以消费者有权利申请查看企业标准。
标准清理正在推进
标准混乱,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据透露,标准清理工作正在一步一步地推进。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李复兴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标准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九龙治水,标准体系混乱。
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标准?环境化学与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称,制定标准、检测、发证等都和政府利益相关,所以很多政府部门及其下设机构都愿意搞检测,搞标准。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也称,申报标准就像申报课题一样,不同级别的标准会相应得到国家不同数额的经费支持,也包括企业赞助,有的标准经费高达几百万,“因此很多机构纷纷争抢着申报标准,而具体能给社会带来多少贡献,没有过多考虑”。
标准混乱,质量不高,互相矛盾的现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以食品标准为例,记者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了解到,按照2012年印发的《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2013年底,将完成对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分析整理和评估工作,并提出清理意见。
该中心陈君石院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按照工作步骤,标准清理正在从标准审评的专业委员会,到国家部委层面,一步一步地推进。“遵循原则是只有唯一一套国家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 新京报201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