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在对市场调查过程中发现,近年来瓶装水、桶装水等包装饮用水的销售量在不断上升,而就在包装饮用水热销的同时,另外一个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包装饮用水可以说是品种繁多,有纯净水、矿物质水、矿泉水等等,其售价也千差万别。这样的水一定优于自来水吗?
包装饮用水琳琅满目
在北京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货架中琳琅满目的包装饮用水名称各不相同:饮用天然水、饮用纯净水、矿物质水、优质饮用水、天然弱碱性山泉水、活性含氧水、蒸馏水、深层矿岩水……28个包装饮用水,用了15种不同的名称。对于不同价格产品之间的区别,北京一超市的销售人员说,他们也不太清楚。
这些种类繁多的包装饮用水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GB10789《饮料通则》对包装饮用水的定义是:密封于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主要可分为:天然饮用水、非天然饮用水。天然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非天然饮用水包括: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其他饮用水。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水源和加工工艺。天然饮用水要求采用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且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的水源制成的制品。非天然饮用水则是要求用符合GB5749的水为水源,采用适当的加工方法,或添加适量添加剂而制成的制品。
因此,市场上销售的包装饮用水虽然名称不同,但都属于这两类。那这些水是否如商家宣传的那样健康、优质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目前市场上较受欢迎的矿泉水、纯净水、矿物质水等进行了调查。
纯净水不宜长期饮用
“水中珍品”“纯净、透明”这样的广告语多用在纯净水中。纯净水怎么喝?它的品质是否如广告中宣称的那样是“水中珍品”呢?
纯净水在国标GB17323中采用下列定义: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工艺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爱中说:“纯净水主要是通过一些过滤、活性炭、反渗透法等等工艺,把水里面一些杂质成分处理掉,比如一些矿物质,纯净水相对来说就是里面的物质含量比较少。”
记者在超市中调查发现,饮用纯净水价格虽然都在1到2元,但差额不小。555ml/瓶的纯净水售价1.7元;596ml/瓶的纯净水售价1元,两者价格相差70%。那么是否贵的纯净水就一定更纯净呢?记者将两种水送检,检测结果显示,反映纯净水纯净度的电导率存在差别,同时价格高的纯净水净化的效果不一定比价格低的好。
由于纯净水在处理过程中不仅去掉了水中的细菌、病毒、污染物等杂质,也除去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专家认为,普通人适当饮用纯净水,可能有助于人体微循环,但这仅限于少量。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如若将纯净水代替生活用水长期饮用,则可能使人体微量元素流失,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专家普遍认为,纯净水宜做饮料偶尔饮用,不能作为生活用水长期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