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的。”宋献方说,河水水位高时,直接向浅层地下水进行下渗,河水水位低时,地下水自动补给河水,引起交叉污染。
22次重金属超标近半数为汞超标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质量》还首次公布了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状况。据监测,今年上半年,1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共出现22次重金属超标现象。
据悉,超标断面(点位)分别分布在海河流域的永定新河、御河、海河、北运河,巢湖流域的派河、长江流域的螳螂川、黄河流域的渭河,以及重要湖泊达赉湖、阳宗海和洪泽湖。分省区来看,超标断面(点位)分布在天津、云南、内蒙古、安徽、山西、陕西、江苏。
记者同时了解到,各超标断面(点位)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其中汞超标频次最多,占总超标次数的50.0%,标倍数在0.2倍-9.0倍,最大超标断面出现在陕西省渭河兴平断面;其次是砷,占36.4%,超标倍数在0.2倍-1.0倍,最大超标断面出现在江苏省洪泽湖蒋坝镇断面。
“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开矿引起的,目前技术上一般通过生物吸附、化学及物理的办法进行消解,从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但成本很高。”宋献方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不少地方处于局部利益和较高治理成本,不愿进行重金属治理。
好消息是,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环保部正在修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有望在年内公布征求意见稿。此外,《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在紧张制定中。有人士透露,这个行动计划的投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水污染治理最关键的是要控制污染源头。”宋献方向记者透露,此前他在北方一个小型城市调研,污水口直接在饮水渠道上,而该渠道也是其他省份水域经过的渠道。
然而,当地政府的认识是,大水量经过污染渠道,一稀释就“没事”了。“虽然水系统确实能自净,消耗一些污染物,但如果不把源头控制好,总量过大,治理起来仍然非常费力。”
宋献方补充,目前,除零星调查和局部区域调查外,我国并没有对全国所有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水污染的检测网络没有完全系统化、经常化,这为治理添加了难度。
“"环保部不下水、水利部不上岸",这导致水污染治理互相脱节,导致不少水体没有检测到。”宋献方表示,理清水污染管理体系也是解决水污染的重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