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相比于同行国资,其事故率并不算高,在事故处理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上述同济大学教授还向网易财经表示,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水污染事故要严峻得多,这并不是因为在技术上落后于人,其实技术上倒是相差无几,关键还是管理问题。
高溢价收购扩张和水价之争
威立雅是世界最大的水务集团,据中国水网研究院统计,截至2013年底,威立雅中国的水处理总能力约为1322万吨/日,是中国水务市场拥有千万吨级以上项目的三大企业之一,位列第二。其踏足中国水领域投资是在1997年,获得天津凌庄水处理厂的改造项目和20年的经营权,协议总投资额3000万美元,威立雅持有新公司55%的股权。
2002年12月27日,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此后又通过一系列文件系统规划了包括城市水务在内的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开放“路线图”,为国内外投资人进入这一领域敞开了大门。
自此,威立雅在中国水务市场加速了发展步伐。这一年,威立雅拿到了中国第一个授予外方完整服务内容的公有服务授权经营合同,根据合同,威立雅水务投入2.66亿欧元,用于购买浦东自来水公司50%的股权,组建合资公司“上海浦东威望迪水务公司”。
观察威立雅的扩张模式可以发现,高溢价收购成为最显著的特点。其中2007年1月在兰州水务集团49%的股权转让中,威立雅17.1亿元的投标价远远高于竞争对手中法水务4.5亿元、首创股份2.8亿元的报价,轻松将兰州水务集团49%的股权收入囊中。由此,威立雅在兰州埋下了争议的种子。
中国水务市场开放之时,持有乐观态度的并不只有威立雅,排在世界前列的水务巨头几乎都在中国有所动作。外资企业包括英国泰晤士国际水务公司、法国苏伊士水务公司、中法水务集团、中国香港中华煤气等。国内企业则以北京首创股份、桑德系新加坡伊普国际、天津创业环保等领衔。
据统计,过去10年间,中外投资公司在中国水务市场的资金投入总额约1000亿元,其中多数公司进入这一市场的主要途径是涉水项目的高溢价收购。
根据威立雅高层的说法,如此不惜成本高溢价收购股权,主要是因为看好中国逐渐开放的水务市场,其时任总裁普格里奥曾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对中国的业务成长非常有信心,我自信能够实现营收两年翻一番,并持续地保持这一势头。”
如今看来,威立雅等各路外部资本显然过于高估了中国水务市场的市场开放力度和执行市场化定价规则的决心。
随着越来越担心威立雅通过涨水价将成本转嫁给普通市民,外资高溢价收购中国水务企业的问题引起了高层关注。2007年10月,由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开展的一项名为“外资收购城市供水项目专项调研”的调查悄悄进行,历时3个月。2008年后,高溢价收购齐刷刷地戛然而止,而是否是相关部门叫停则不得而知。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曾表示,外资水务的供水总能力仅占全国总能力的8%,市场份额在4%左右。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