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0日 11:42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提速。然而,建成运行后却遭遇不少问题,如水量不足、水质不稳定、负荷率明显偏低等。究其原因,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轻视对承担污水输送任务的管网建设和维护,管网建设多头管理,设计标准不统一,规划不统一,建设进度不同。部分管道雨污合流,有些管道经过沟、河、渠等软基地段,出现管道下沉开裂等,加之管网老化,跑冒滴漏严重,不仅导致污水处理厂既“吃不饱”也“吃不好”,还导致污水渗漏威胁饮用水输送的安全。
为解决管网建设和维护的诸多问题,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
在此背景下,本报特约请中国水网E20环境平台举办“铿锵三人行——管网”专题,对话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和上海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唐建国解读《意见》,共同探讨我国地下管网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王小青 成苗苗 李晓佳 张凌超
城市管网被称为城市运行的地下生命线,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管网建设、运营和维护也日益受到关注。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完善和新建市政污水管网投资2443亿元,较“十一五”增长了17.5﹪。随着《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实施,我国城市地下管网的投入势必进一步加大。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都将推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管网建设发展。
巨额资金应该投向哪里?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总工程师杭世珺表示,推动管网的建设与运营、维护,首先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搞不清管网现状和问题,就不知道钱该花在哪儿。解决好管网问题的前提应该是找出问题,判断症结所在,搞清楚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然后再决定资金的投入重点。”
她表示,只有普查工作落地、规划到位、强化管网管理、技术有保障、标准切合实际,管网建设的钱才能花在刀刃上。
建设改造前普查工作需落地
管网现状资料、污泥现状资料不明,超过50﹪的城市尚未进行普查,必须在国家层面出台宏观目标和具体标准,确定普查的手段、方法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管道建设及改造,首先需要明确现状。在杭世珺看来,《意见》明确开展管网普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上海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唐建国对此也表示赞同,“看图纸根本无法明确达标率,自然也没办法掌握真实的情况。目前我国还存在管网现状资料、污泥现状资料不明等问题,主要是普查工作未到位,现状数据不完善。”
根据《意见》,2015年年底前需完成地下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