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是严重的,因其初期症状较轻,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是早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水是生命之源,公众饮用卫生安全的水是基本的权力。近年来频发的水污染事件让人们感到震惊,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水,实然变得那样陌生。人们在叹息之余,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知识链接:
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镍、钴 、镉、铬 和汞等45种。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金属铝、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目前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铅、镉、砷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危害。 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砷、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所以应严格防止重金属污染。
铊(T1)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十万分之三,以低浓度分布在长石、云母和铁,锌等硫化物矿中。自然界独立存在的铊很少见。铊的毒性高于铅和汞。铊中毒主要是机体摄入含铊化合物后产生的中毒反应,典型症状有: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反应,毛发脱落等。铊中毒者的手甲上通常都会留有米氏线。铊具有强蓄积性毒性,可以对患者造成永久性损害,由于铊盐易溶于水,人体摄入的铊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饮水、食物从消化道进入体内被吸收,也可由呼吸道吸入含铊粉尘、或经皮肤接触而被吸收。造成慢性中毒。但是,由于铊中毒比较少见,因此常常被忽略,导致误诊。目前,环境中的铊污染,主要是工业(冶炼、火力发电)和药剂制造过程中含铊的废水、废气、废渣进入环境。我国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铊的限值为0.0001mg/L。而尚无铊的环境标准规定。
铅(pb)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开发和利用它。尤其是近一百年来,铅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铅污染的程度在不断加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在增加。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多年调查认为:饮用水中的铅污染占人体受铅污染总量的20%以上。这是不能被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饮用水中铅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工业污染物及废水的任意排放(主要是:冶炼、矿业、化工、印染等行业)。和农业生产中农药与杀虫剂的广泛应用。第二个来源,也是最主要的来源,是城镇自来水输水管网腐蚀造成的铅释放。这也是饮用水中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使用的自来水管道大多数是含铅的金属管。由于自来水使用氯作为消毒剂,而水中的余氯加速了含铅水管的侵蚀和老化。一般使用超过 5年以上的水管,铅的释放量就会增加。自来水中铅的浓度也会升高。另一方面,所有管网中的焊接缝、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镀铬、黄铜等材料的水管、龙头都能析出铅。在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铅的限值为0.01 mg/L。然而自来水在出厂时,即使能达到这个标准,在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到达用户的自来水龙头时,水中铅的含量也会超过这个限值。这时水中的铅含量对饮用者来说是不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