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饮用水中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世界各国对饮用水中砷的含量都非常重视。我国曾对西北某一高砷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当饮用水中砷含量>0.1mg/L时,开始出现砷中毒患者,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症状为轻型,当饮用水中砷含量为0.6mg/L或以上时,出现患者的最短潜伏期仅为半年。饮用10年及10年以上的居民患病率为47.2%,而且出现了5例皮肤癌患者。我国台湾地区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水中砷浓度与皮肤癌和黑脚病(外周血管紊乱)关系的调查。共调查饮用含砷自流井水的4万居民,水中砷的平均浓度为0.5mg/L,范围为0.01-1.8mg/L,饮用60年,皮肤癌患病率为10.6%,色素沉着为184%,皮肤过度角化为71%,黑脚病为9%。台湾的研究还发现,水中砷含量高的地区居民肺癌、肾癌、膀胱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高。在美国,内华达地区饮用砷含量高水的居民,也被发现早期膀胱癌的症状。在阿根廷进行的一项生态学研究表明水中砷含量高的地区居民肺癌发病率也高。在孟加拉有数百万的人饮用受砷污染的井水。而导致皮肤癌患病率升高。目前已有足够证据证明砷对人的致癌作用。最近在美国的实验室研究证实,砷能诱发细胞复制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改变。因此国际癌症研究会(IARC)将砷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在我国造成饮用水中的砷污染,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就是90%的的自来水厂处理技术比较落后, 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金属污染物, 这种沿用了近百年的水处理工艺,虽然在局部有所改进,但是工作原理及作用基本没变。使用这种20世纪初的水处,理工艺,来处理21世纪的水,其结果可想而知。在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砷的限值从原来的0.05mg/L调整到0.01ml/L, 这个标准已和国际标准看齐了。但是只有改造现有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引进先进的水质检测技术和设备,才有可能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新华网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