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污水处理工作的国家,其在法律上就有严格的规定,要求保持河流、湖泊和海域的优良水质,减少水体污染。日本的污水处理能力也很高。生物膜是近几十年来在日本迅速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方法。生物膜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的功能,运用人工措施来创造适宜水处理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繁衍,以提高其对污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的氧化降解效率。生物膜附着在载体或滤料上,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净水能力。
滤料是生物膜的载体,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较大。滤料的表面积越大,生物膜数量越多,但滤料之间的空隙太小又将影响通风和水流。因此,理想滤料的表面积和孔隙率都比较大。
生物膜法所需要的设备简单,能源消耗低,成本和维护费用低,而处理污水的效率高。
4.韩国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将污水中的污染物经湿地过滤后,或被土壤吸收,或被微生物转变成无害物,再进行排放。
这种方法需要的能量消耗少,维护成本低。芦苇、水葱、菖蒲、美人蕉等作物常种植于湿地上,对病原体有良好的去除和杀灭效果,可减少疾病的传播。但其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并要保证土壤和水中有较高的氧含量,同时受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将湿地处理后的污水用来灌溉水稻,可取得更好的净化效果,并且能给水稻提供必要的养分,提高水稻的产量。
5.美国的高效藻类塘系统
该系统是传统稳定塘的改进型,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swald提出并发展的,其充分利用菌藻的共生关系,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之所以称其为高效藻类塘,是因为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塘内的一级降解动力学常数值较大。
高效藻类塘与传统的稳定塘相比较,优点主要体现在:① 占地面积少,污水停留时间短;②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基建成本少,运行费用低;③BOD5、NH3、N、病原体等去除效率高等特点。缺点在于其运行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
6.法国的蚯蚓生态滤池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具有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等功能。蚯蚓生态滤池就是运用蚯蚓的这种功能设计的一种低能耗、高效益的全新概念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
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设施以及供氧设施等都是该滤池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大大缩减了污水处理流程;运行维护简单方便,并能承受较强的冲击负荷;处理系统基本不需要外排剩余污泥,其污泥产率大幅度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蚯蚓在滤池中的运动避免了滤池阻塞现象的发生。但该方法受蚯蚓的生活习性影响较大。
三、中国农村污水处理方法探讨
1.人工湿地系统
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改善的一大难事。新农村建设中引入“人工湿地”方式处理农村污水将取得较好成效,为农村生态保护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该技术通过一座集沉淀、生化、清水三功能于一体的三格池,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池子上方栽种根系发达的花草植物,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经过这样的处理,污水中COD的去除率达55%~75%,NH3、N的去除率达90%以上,达到国家污水排放的标准。这种“人工湿地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是:① 不受地形制约,既可单独建造,也可几户联台建造;②投资不大,一户三口之家建设费用约2 000元;③运行维护简单,每隔2~3 a清洗一次即可;④ 处理后的污水可浇花种草,适用于分散的农村农户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