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建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相邻的内韦兹河在干旱季节的流量,为此还修建了从斯凡托加河取水输送到内韦兹河的泵站;但是当时没有在坝上修建鱼梯。内韦兹河的生态得到了改善,但是大坝却使洄游鱼类无法到达上游的产卵地。该大坝已归属国有40多年,却没有资金投入来消除这种不幸的状况。
2.2环境措施
位于卡瓦斯卡斯大坝下游的斯凡托加河是著名的洄游鱼类保护区,保护区是大坝竣工以后设立的。河水中常有鲑鱼、鳟鱼、文鳊等珍贵鱼种出没。2001年,私营小水电开发公司艾柯玛水电公司得到授权,在现有的坝上建设一座小水电站,前提是要解决鱼类问题,所以要修建鱼道。当地的设计公司考那斯水电工程公司设计了径流式方案,立陶宛农业大学水土管理系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建立了鱼梯的仿真模型。2002年末,包括鱼梯在内的规划开始实施。鱼梯为混凝土结构,水池型带有垂直的槽孔。设计时打算使鱼梯的下端尽可能地靠近厂房,也就是靠近尾水管,这样可以利用水流把鱼类吸引到鱼梯入口。鱼梯的流量为1.3m3/s,也安装了监视鱼类通过的设备。鱼梯占整个规划成本的10%,达到30万欧元。建成一年后,也就是建坝40多年后,有渔民发现在卡瓦斯卡斯小水电站上游出现了洄游鱼类;负责操作监视器的生态学会的专家们证实了鱼梯的有效性。此外,还计划安装新型的鱼类计数系统。本案例充分表明了小水电开发商渴望改善河流生态状况,而公共资金通常不会投入到这样的领域。
3 案例3——赛维•德拉德麦拉小水电站,意大利
3.1电站概况
赛维•德拉德麦拉电站位于意大利北部艾德麦拉公园中央的撒拉诺河上,电站装机容量1140kW,工作水头280m,工作流量0.5m3/s,年发电量3.7GW•h,2002年投产发电。为了保护该河流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自然公园里面有一条高山急流),保留流量占平均自然流量的比例很高。入口处的调节池除调节水量外,还可以用于休闲,极大地提高了电站的社会认可度。实际上该调节池靠近一处山地旅游小屋,夏季很多人到此度假,游客对这个调节池也很喜欢。
压力管道很长,连接着前池和厂房,该管道几乎完全埋在地下,以减少对周围景观的影响。没有埋设的小部分是由于坡度过大,这一段用混凝土制造,为了减少可见部分,采用开敞式镇墩,表层用当地石料覆盖。
3.2环境措施
1)在自然公园里修建了容积达5000 m3的水池。
2)使用特洛尔(Tyrolean)引水口,以利于河流不断流。
3)厂房外立面使用当地材料修建,使其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4)仿自然鱼道。
5)采用水冷发电机以减少噪音。
6)和环境官员密切接触,就采取移民和补偿措施达成一致,并采用更好的保护环境方案。
4 案例4——泰德莱克小水电站,法国
4.1电站概况
1981年投运的泰德莱克小水电站为低水头引水发电,装机容量680kW,设计水头3.7m,设计流量24m3/s,单调节轴流式水轮机,转轮直径2.40m,转速140r/min。电站年发电量460万kW•h。引水渠长110m长,高0.8m。发电尾水渠长1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