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环境措施
1)通过机组安装时的监督和测量来严格控制保留流量。
2)严格、持续地监控水质。
3)垃圾处理:垃圾要经过分类再送往循环处理工厂。
4)采用降噪技术。
5)其他:鱼道、残余流、河流改造、与其他河流用途共存(供小舟通过)、环境管理系统。
5 案例5——特洛斯托伦茨小水电站,瑞士
5.1电站概况
在特洛斯托伦茨(瑞士华莱士省)社区饮用水网络上安装了1台单喷嘴冲击式水轮机,利用集水池和调压室间的水头发电,同时还起到了减压器的作用。该设备由一个35人组成的制造工程师学会制造,学会离社区40km。该发电站全部实现自动化运行,电力输送到当地的配电网。饮用水质必须符合严格的规范以确保其不受电站的影响。电站装机容量75kW,净水头242.3m,最大流量35L/s,年发电量230000kW•h,1999年投产发电。
5.2环境措施
1)该电站位于饮用水网络中,具有已经建好的基础设施,而且电站运行也不意味着比普通的饮用水网络对环境有更大的影响,而且这种情况也不需要建设鱼梯。
2)努力把电站和景观融合在一起。电站位于半农业地区,从外面看电站和传统的牧人小屋没什么区别。
3)由于靠近房舍,所以周围环境的噪音不能大,只有电站的门打开的时候,才能听到发电机的声音;高效的水轮机加上研究试验出来的水力曲线才能达到这样的安静程度。
4)电站安置在为供水网络加压的充电室内,并且利用了废水的压力能,以前废水通过减压器,能量白白浪费掉。
5)该水电站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每年可以减少CO2排放110t。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这么小的电站(75kW),其能效比也很好,也不污染环境。
6 启示
如何正确处理小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在新世纪小水电开发过程中必然面临的新课题,也必须要找到适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已写入“十一五”规划。以上介绍的几个电站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周边环境,将电站本身对周边景观的影响以及洄游鱼类的保护等特殊要求融进了设计和改造方案中,有的还建设在自然公园内。小水电站的环境建设不像从工厂流水线下来的工业产品,每个产品都是一样的规格和形状;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电站,当地的环境现状,利用可行的技术和非技术措施,提高小水电站的环境结合度,进行个性化的电站环境方案设计,以期实现电站建设的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上述研究案例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正在积极倡导的“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水电开发理念。开发和保护并重,寻求和谐的生态效益,是我们各级小水电开发者除了经济效益外,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小水电工程论证、设计、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要有长远的考虑,避免短视行为。工程设计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环保机构及有关公众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在工程论证阶段应充分考虑小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充分环境比选,采用亲环境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应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在小水电工程运行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生态调度、生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