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绍兴一座城在呻吟,同样沦为生态难民的还有毗邻的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及周边的村民,在那里同样集聚纺织及其相关的化工企业。在一些大大小小会议中,刘志军了解到,污染源主要是来自浚县的造纸厂、淀粉厂等企业,但随着造纸厂等企业的关闭,污染源主要就来自中鹤集团了。 |
一些曾高频率出现的热词未必继续流行,但是眼下获得公众广泛呼应、政府也丝毫不回避的关键词,并非新词汇却必然成为持久的话题与关注点。比如“雾霾”之下对于美丽中国的憧憬。必须指出,“美丽”中国不该是梦想,因为我们世代传承的土地上从来就是风光无限;“雾霾”天气之所以频频蒙蔽北京的蓝天,是因为我们放纵的欲望,致使天赐的聚宝盆变形、枯竭。
正是如此,当公众面对“雾霾”一脸茫然的时候,来自政府的表态让人们看到了“雾霾”后面的蓝色天空。“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政府工作报告》直面环境生态现实,“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在《政府工作报告》说环保问题,当然不是头一回,然而实事求是的说问题、做出承诺的表态,却传递了积极的讯号: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事关生存与发展,绝非一时一地的偶发。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坦言: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5倍以上。“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背后是什么?吴晓青的回答也不绕弯:“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天气,除了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环境问题。”
事实上,这是一个中肯客观的结论,直至问题的要害。解铃还须系铃人,雾霾天气与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因果效应,解决“蓝天”问题自然需抛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不仅仅是现代化的都市被雾霾所笼罩,被列为城镇化目标的广大乡村同样面临生态环境污染的危机。这样的处境,意味着中国的发展不仅存在社会层面的城乡矛盾,在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同病相怜。就此,对于城市化而言,对于美丽中国而言,对于“中国梦”而言,我们还有什么可以肆意消费的本钱?
在不少地方,美丽的乡村已经是历史的记忆,来自生活、生产过程的污染正在消磨人们对于美丽故乡的愿景。当村子里的大树一棵棵倒下,代之而起的是一栋栋楼房;当一片片山花烂漫的山坡被连天的黑烟所分割;当一条条河流被生活、工业污水所接管,繁华城镇里的商品与人流车流交集而生的“现代化”,就是我们想要的进步与发展?
此前的“死猪事件”背后实际上是发达地区畜牧业污染长期累积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