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一日水的平衡量
来源
(mL)
排出部位
排出量(mL)
饮水和饮料
1200
肾脏(尿)
1500
食物
1000
皮肤(蒸发)
500
内生水
300
肺(呼吸)
350
大肠(粪便)
150
合计
2500
合计
2500
人体水失衡的症状
水缺乏症。水摄入不足或水丢失过多,可引起体内缺水,重度缺水可使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增加,形成高渗;细胞内水分外流,引起脱水。缺水的临床症状可分为轻度缺水:失水占体重2%,表现为口渴,尿少;中度缺水:失水占体重6%,表现为口干,少尿,心情烦躁;严重缺水,失水占体重7%以上,表现为幻觉、狂躁,眼眶下陷,皮肤失去弹性,起皱,全身无力,体温、脉搏增加,血压下降;失水超体重20%时,会引起死亡。
由于出汗而出现缺水,因随汗而排出盐分,所以也出现缺Na(钠)症状,在补充水分时,应补充适量的盐。
水过多及中毒。如果水摄入量超过肾脏排出的能力,可引起体内水过多或引起水中毒,这种情况多见于疾病,如肾脏疾病、肝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用甘油作为保水剂时,偶有发生。正常人中极少见水中毒。
健康水标准:
美国马丁·福克思博士1996年在《健康的水》一书中,综合了近年国外研究成果认为:对于饮水,硬度的理想指标是170mg/L左右;总溶解固体理想指标是300mg/L。目前得到各方公认的健康水的水质指标大体有以下几点:首先饮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不含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水的硬度要适中(30-200mg/L 以碳酸钙计);含有人体所需矿物质;pH呈弱碱性。
健康的饮水为什么强调餐前空腹饮水?
(1)餐前空腹如何喝水
人体每天平均消耗的水分(经过呼吸道、大小便、皮肤等)约为2500毫升,除了体内物质代谢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应从饮食中补充2200毫升,才能达到平衡。 这2200毫升的水应该怎样科学地补充到人体中去呢? 扼要地说就是:餐前空腹喝水,餐时有汤有水。
餐前空腹喝水,是说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因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每天分泌的总量达8000毫升左右。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证分泌必要的、足够的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又可以不影响组织细胞中的生理含水量。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2)空腹宜喝温开水 空腹喝水宜用温开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饮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浆、鸡蛋等补充营养不应在空腹时食用,而应放在进餐时或进餐后再吃。天热多汗,应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后应补充一些极淡的盐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