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溶解氧的大量存在,使金属管内壁形成保护性的氧化物薄膜。当给水管内的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多时,就起不到上述钝性作用。比如,输水干管中流速大,氧气接连不断地由水带入,此时氧对金属起到钝性作用;而在配水管网的末端,管内流速较小,甚至有时不流动,水中的氧气处于无法补充的状态,水管就易腐蚀。
由于腐蚀的生成物能溶于酸性介质中,而不易溶解于碱性介质中。因此,PH值偏低的酸性介质能促进腐蚀作用,而PH值偏高则能阻止或完全停止腐蚀作用。
铸铁管的腐蚀还同铁和水接触的表面有关,因为在其接触的表面上有一层不流动的薄水层,流速增大,则水层变得更薄。通过该水层水流中的氧扩散,补给就容易,因而促进锈蚀。小口径给水铸铁管,由于流速处在较大的变化范围,所以锈蚀多,出现锈水机会就越多。据大量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导致管网水质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街坊内小口径管道,特别是用户内部管道。这些管道几乎没有采用涂衬保护措施,而我国有一半的大、中城市自来水出厂水水质有腐蚀趋向,致使管道锈蚀更为严重。从而导致水中余氯含量迅速减少,浊度、色度、铁、锰、锌、溶解性总固体、细菌学指标等明显增大,甚至出现“红水”、“黑水”等水质事故。
2.1.3 水中含铁量过高所引起的管道沉淀堵塞。作为给水的水源一般含有铁盐。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铁的最大允许浓度不超过0.3mg/L,当铁的含量过大时水应予以处理,否则在给水管网中容易形成大量沉淀。水中的铁常以重碳酸盐形式存在。以重碳酸铁形式存在时最不稳定,易分解出二氧化碳,而生成的碳酸铁经水中溶解氧的作用,转为絮状沉淀的氢氧化铁。它主要沉淀在管内底部,当管内流速度较大时,上述沉淀就难形成;反之,当管内水流速度较小时,就促进了管内沉淀物的形成。
2.1.4 管道内的生物性堵塞。从管道堵塞性沉积物的分析中得知,既有矿物成分也有有机成分。这种有机成分中包括微生物和藻类,它们大量地存在于给水的水源中。这些极小的,活的有机物进入管道内附着在管壁上,在具备良好的生存因素时,就繁殖而聚积,从而缩小了管道的有效过水面积。
城市给水管网内的水是经过处理和消毒的,在管网中一般就没有产生有机物和繁殖微生物的可能。但是铁细菌是一种特殊的自养菌类,它依靠铁盐的氧化,在有机物含量极少的清洁水中,利用细菌本身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能为生存源。这样,铁细菌附着在管内壁上后,在生存过程中能吸收亚铁盐和排出氢氧化铁,因而形成凸起物。由于铁细菌在生存期间能排出超过其本身体积499倍的氢氧化铁,所以有时能造成水管过水截面严重的堵塞,并且这种突起物是沿管内壁四周生成的,不仅是管底面而已。另外,硫酸盐还原菌是一种厌气细菌,它常存在于管内壁上,在缺氧的条件下,金属管道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会起到加成的作用。据资料【4】Allen等发现在管网管垢中都有很大数量的球状菌、杆状菌、丝状菌和藻类,具有铁细菌特点的螺旋茎的盖式铁柄杆菌属也大量出现在水样和管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