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城市饮用水现状
(一)背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城市供水对保障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都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目已经从1983年191个、1990年的467个猛增到现在的660个。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饮用水供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日益增长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而保护好我国城市饮用水源地是保障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前提和重要基础。
水法第33条和34条针对饮用水水源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要求。水利部针对城市饮水安全问题,将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普查和监测评价工作。可以说城市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已经成为落实中央“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指示精神、贯彻水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城市饮水安全的严峻形势
1、水量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短缺,很多城市仍然存在资源性或工程性缺水问题,在饮用水优先保障方面缺乏工程、制度保证和应急调控措施,抵御风险能力脆弱。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用户间争水问题十分突出和普遍。
据调查,城市缺水问题一是因为当地水源水量不足,二是因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根据2004年统计数据,全国城市人口约3.75亿人(不含建制镇),缺水城市300多座,受缺水影响的城市人口在1亿以上。除日常性缺水外,饮用水水源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战略储备不足。备用水源不落实,相当一部分城市没有备用水源,也没有开展有关的规划。很多城市缺乏应急情况下的生活用水水量保障工程或管理预案。出现极端气候或其他人为影响情况,只能采取临时应对策略,缺乏制度性长效机制。
2、水质安全问题
我国优质淡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已经突破饮用水源安全防线,有毒有机污染物在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中检出超标。
1995年调查的150多座城市水源地中,有近20%水源地水质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2000年,对全国1073个城市重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常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有近25%的饮用水源水质不符合安全水质标准。除常规污染项目外,“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已在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中检出。712个进行有毒有机污染调查的饮用水水源地,38%有毒有机污染物超标。按每个水源地用水人口20万推算,在已经调查的城市中,估计有5000多万人饮用含“三致”物质的水。
根据卫生部门统计,2001年,市级医院住院病人的前十位疾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排第二位,占总病例的14.36%。恶性肿瘤病例从1990年的第8位,到2000和2001连续两年保持在第6位。恶性肿瘤是市级卫生部门十大死因统计数据之首,占市级医院死亡人数的25.47%。水源污染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是严重的。
二、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