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人赞湘江“秀木茂盛,江澄如练”,毛主席留下“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诗词。然而,这样美好的场景现在只能到诗句中去寻找。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哀,而这也正是5年前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设立的大背景。5年过去了,湖南在进行“两型社会”探索中,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却仍面临治理巨额资金重压地方,污染治理与地方经济发展矛盾等重重困局。改革已到深水区,下一步如何改,不仅对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近日指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要当好改革实验的“侦察兵”“先遣队”,为改革攻坚提供新鲜经验和实践标杆。我们希望,通过对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解剖,为中国改革方向提供有关借鉴。
11月27日上午,湖南株洲市清水塘霞湾港排污口,冒着浓烈化学药品臭味的污水冲入湘江。岸边的霞湾港工业园区,冒着白烟的烟囱林立,天空堆着灰蒙蒙的白云,阳光显得有些模糊。
被称为“东方莱茵河”的湘江还在饱受重金属污染之痛。
以湘江(株洲)霞湾港段为例,排污口下游底泥的镉、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1800倍、52倍。而湘江流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更是面积巨大。官方数据显示,湖南全省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8000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3%。
在全面启动第二阶段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之后,湖南的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触碰到更多的“地雷”。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湖南试图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作为突破口,但治理的难度及数以千亿计的巨大资金压力令长沙、株洲及湘潭各地举步维艰。
13%土地遭重金属污染
11月27日上午,《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株洲市清水塘霞湾港排污口不远处的老霞湾港河床看到,多辆挖掘机正在作业,一车车受重金属污染的底泥被运到岸边的治理场地。北京高能时代、广西博世科等环境治理企业已进驻到工业园区。治污场地外墙的项目牌显示,需要治理的清水塘霞湾港底泥量为50080立方米,治理时间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
治理场地隔壁的“株洲华瑞”的设备已被拆解,在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下,这家原本为株洲市冶炼集团(株冶集团,600961.SH)处理废渣的企业重新搬回到株冶集团内部。而其他处理废渣的企业则被关停,还包括多家中小化工企业。
“宏基锌业”是其中一家被关停的企业,这家企业的产品为氧化锌、硫酸锌等。工厂内部,各种设备被酸性物质腐蚀得锈迹斑斑,印有骷髅图案的警示牌及药桶随处可见,但未见到处理废渣及污水的设施。
在关停之前,这些企业含有重金属及酸性物质的污水直接排到霞湾港,流入湘江。当地一企业主说,在清水塘污水处理厂建好之前,包括一些大企业在内,也照样向湘江源源不断地排放污水。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由于长期受有色金属冶炼厂和化工厂的污染影响,在新霞湾排污口下游形成了一个明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