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污染治理的资金压力还是可以想办法逐步落实,还可以面对,难以面对的是GDP增长的压力。
以湘潭岳塘区为例,2011年,竹埠港工业区年产值为44.35亿元,完成税收1.64亿元,安排就业5000多人。而2011年岳塘区地方财政收入为3.5亿元,竹埠港工业区贡献了近一半。“搬走了竹埠港,就是砍下了岳塘区半截身子,”湘潭市岳塘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长株潭等地政府除了需要忍受“砍下半截身子”的失血之痛外,还需要不断地抽血到后期的“生态保护”工作之中,并要面对“绿色GDP”的考验。
据了解,湖南还在加强推进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绿色GDP评价体系等政策落地,试图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第二阶段要实施的十大重工程中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一道,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主任徐湘平称,第一阶段共制定出台了70多个政策性文件和法规,覆盖财政扶持、产业引导、生态环保等方面,为试验区改革建设提供了保障。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有关负责人称,湖南的“两型”建设已到了纵深阶段,现在需要更强力的措施推进。
“绿色GDP”只是这些措施中的一部分。湖南省统计局透露的最新消息显示,“湖南省已完成了《绿色GDP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和以往的GDP评价体系不同,绿色GDP评价指标体系新增了资源消耗和环境生态两个方面。
“‘绿色GDP评价指标体系’将于明年在长株潭地区推行。”湖南省统计局副局长李绍文称。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环境和生态分别在绿色GDP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占有权重是40%、30%和30%,更多地考虑了经济环境资源的协调情况。
湖南省“两型办”副主任、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晓红说,“长株潭”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城市群打开了一扇“两型发展”之门。比如,目前已关停污染企业1017家,重金属削减率达50%以上,二氧化硫减排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任务,带动湖南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4%。
不过,在湘潭市一位主要官员看来,目前国内环境产权制度还不够明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太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刚起步,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湖南“两型社会”建设还有更重要更艰难的工作要做: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市场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
记者观察
寻找“美丽中国”的改革突破口
在湘江,“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这一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如今竟成为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要努力为人民群众争取的“福利”。
湖南据此在5年来以湘江、洞庭湖的保护和治理为突破口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而湖南的困局也并非湖南个案,实乃各地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也即是希望中国下一步能真正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