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又被高价收购回来,回归国有。“过犹不及。”刘睿认为,必须发挥水厂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动性,同时又要为政府的监督留下席位。
深圳水务集团是专家们一致推选的成功样本。
2002年,深圳市政府决定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深圳水务集团成为排头兵,最终形成国有控股55%、首创威水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法国威立雅水务投资持股5%的格局。
在管理架构上,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中方委派,主管运营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均是威立雅的资深管理人员,客户服务、管网管理、对外投资等重要部门也聘用了威立雅的中层管理人员。
威立雅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使深圳水务集团迅速改头换面。刘睿发现,“它们的设备都非常先进,人员素质也特别高,很多博士生、硕士生。”
每月,在深圳当地的报纸上,还可以看到深圳水务集团公布的水质信息。
政府更像一个监督者。“具体管理和运营都是威立雅在做,政府只是在重大决策上表态。”资深水质安全专家白康认为,政府终于站在了“制高点”上,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如今,深圳水务集团已承担深圳90%以上的供水及污水处理业务,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和运营的水务企业,并在服务水平、运营效率和技术实力等方面均处于全国
领先地位。
“深圳样本的成功应该是一个催化剂,推动水业市场化往前走。”刘睿认为,这条路,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中国经济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