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因为有水的溶媒作用,才能在体内不断的进行新陈代谢,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又必须即时排出体外,这就需要水分作为载体。这种水量每天最低约需500mL。如果完全不摄入水分,人体也要排泄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所需水分就会从体内各部分收集。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细胞的水分会减少,形成脱水,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1.当机体失水量为体重的2%左右时,是以细胞外液和间液水分丢失为主。此时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受到刺激,出现意识性摄水需求,出现尿少及尿钾丢失量增加;
2.若继续脱水,当失水达到体重的4%左右时(为中等程度脱水),细胞内、外液水分的丢失量大致相等,会出现脱水综合征。表现为严重的口渴感,口腔干涸,皮肤起皱,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疲劳等症状;
3.当失水量为体重的6%~8%时,细胞内液水分的丢失比例增加,并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无尿,血容量减少,恶心,食欲丧失,易激怒,肌肉抽搐,精神活动减弱;
4.如果失水10%(为严重脱水),会使心血管、呼吸和体温调节系统受到损伤,可出现烦躁,眼球内陷,皮肤失去弹性,体温增高,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晕眩,头痛,行走困难;
5.当人体失水15%时,会出现幻觉,昏厥,生命就无法维持,甚至死亡;
6.当失水达20%时,就会引起狂躁,虚脱,昏迷,导致死亡。这是因为,细胞的增生必须依赖脱氧核糖核酸DNA(含水量25%~50%,或更高)的代谢,水是维系DNA双螺旋结构支架的重要组分。当缺水达体重的20%时,巨大的DNA双螺旋结构即可解体,生命就此终止。
由上述可见,干渴给人的威胁往往更甚于饥饿。人在疲劳、负伤等情况下,首先需要的是水。关键时刻一口水就可能救活一条生命。
体内水平衡
我们体内,经常维持着定量的水分,也就是说,我们所摄取的和排出体外的水分要保持相等的量,即出入量动态平衡。
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的水及内生水三大部分。通常每人每日饮水约1200mL,食物中含水约1000mLL。
另外,体内还有其它营养素被氧化后产生的水(代谢水约300毫升)。内生水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时产生的水。每克蛋白质产生的代谢水为0.41克,脂肪为1.07克,碳水化合物为0.6克。当体内缺乏水分时,这种代谢水就扮演了重要角色,换言之,也就是新陈代谢要排泄所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最低限量的水。这种代谢水直接与生命息息相关。为了维持健康,人体一天所需要的水大约为2500毫升左右。
人体维持生理功能所需的水的平衡量。健康的人会将吸收的水在当天几乎排泄掉。体内水的排出以经肾脏为主,约占60%,其次是经肺,皮肤和粪便。成年人一日水的来源和排出量维持在2500mL左右。
人体水失衡的症状
水缺乏症。水摄入不足或水丢失过多,可引起体内缺水,重度缺水可使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增加,形成高渗;细胞内水分外流,引起脱水。缺水的临床症状可分为轻度缺水:失水占体重2%,表现为口渴,尿少;中度缺水:失水占体重6%,表现为口干,少尿,心情烦躁;严重缺水,失水占体重7%以上,表现为幻觉、狂躁,眼眶下陷,皮肤失去弹性,起皱,全身无力,体温、脉搏增加,血压下降;失水超体重20%时,会引起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