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刘智杰,是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兰桂村7组渔场承包人,两年多来,他都没在黄河边600多亩的自己渔场打过鱼了。
“我要让神华停产,国家会定我的罪,可是神华让我破产,却没人管。”4月20日,说起打不成鱼的事,他感到茫然。
2005年左右,刘智杰承包了黄河滩边的渔场,承包期是15年。起初投8万多,干了7年,刚刚到每年有20多万元收入时,2010年下半年出现大批死鱼事件。
为此,他和同样遭遇死鱼事故的隔壁西海湖渔场——包头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承包人刘成义,一起寻找原因。
在包头环保局和渔政部门的帮助下,发现是一个直排入黄河的排污渠道漫灌导致。溯流而上七八公里,发现与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排污有关。
他和刘成义,以及兰桂村7组因为浇污染水导致耕地绝收、人畜得病的村民一起找了多个部门,多个部门也进行多次协调但未果。环保部为此在2013年1月15日对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勒令停产,并开出10万元罚单,但该公司生产并未受影响。
该公司称经努力,目前公司出厂的污水已达到工业污水处理标准,水排到尾闾工程,已经不再排往黄河。该公司在3月18日通过环评验收,生产继续。
但每隔几天考察一次的刘成义等调查发现,迄今过去1个多月,该公司的污水仍源源不断地排往黄河,只是排放速度慢了一些而已。
本报记者实地调查并发现,该公司处理后排出的污水经北京一家监测机构检验,的确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水处理后的合格标准,但是按地表水标准看,铅和化学需氧量均为劣五类地表水水平。
本报从黄河委了解到的信息是,也正是这样工业达标的污水,但按地表水标准而言属于劣五类水,导致大部分黄河水被污染。
到今年2月为止,黄河干道的包头3个水源地仍未全部完全达标。其包头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昭君坟水源地水质1、2月份分别为4类、3类,未达到一级饮水保护区的2类地表水以上标准。其中1月份为氨氮超标。
而整个黄河,今年2月干支流劣五类水质的占比37%,四类到五类水质的占25.6%,能喝的1-3类水质仅仅占比36.8%。整个黄河涉及多省监测的100多个水源地,水质合格的不到一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水污染处理专家王占山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工业企业的排污标准,大大低于地表水标准。这导致工业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对农业、渔业和饮水造成了污染,亟需提高工业污水的排放标准。“至于对于农业渔业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的,应该进行赔偿,同时水利部应该加强管理,黄河委应该把黄河水质的工作抓起来,制定一个总体的方案。不能让工业企业想排就排。”
2011年3月,刘成义、刘智杰找到包头环保局反映此事,包头环保局九原分局也发布处理意见书(九原环信意见(2011)04号)中确认“发现神华煤化工、包钢向排污渠内排放废水”,并给出建议:“应向渔政部门进行咨询,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鱼苗进行尸检分析及损失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