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除非消费者自己动手鲜榨的果汁,市面上销售的果汁饮料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分百果汁。
添加剂误人、人误添加剂
按照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合理的范围内,在食品中添加可食用的、工艺合格的食品添加剂,是符合相关规定的。国家允许添加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当然这并不代表可以随意添加。
在合理允许的前提下,国家对添加剂的使用剂量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单位精确到微克,因为如果超量,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也是有害的。至于在奶粉生产中添加超量三聚氰胺的事件,就是典型的违法添加。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中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同时要求在2011年年底前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但必须正视的是,尽管法规当前,添加剂导致的负面事件实在太多。由于目前包括果汁饮料在内的多数食品频频出现质量问题,所以当消费者听到某种饮料含有某种食品添加剂或是多种添加剂时,都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包括果汁市场在内,需要严厉打击的是食品中的"违法添加"行为,并且迫切需要规范的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问题。例如食品添加剂存在来源不明或者材料不正当的现象,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更是相当普遍的情况。
检测标准缺失:果汁含量背后的数字游戏
走入超市或是便利店,消费者很容易在果汁饮料的货架上看见100%果汁、纯果汁、纯果肉果汁等醒目的字样。而之所以会选择果汁饮料食用,买家主要是看上果汁较高的营养价值,这一营养价值正与果汁饮料中的果汁含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依据。
在国内各大果汁企业生产的产品上,都会标注上5%或更高不等的果汁含量。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通过国家标准的《饮料通用分析方法》,我国只能对橙、柑、橘浓缩汁和果汁以及饮料,根据其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和6种组分实测值经计算后求得样品中的果汁含量,对其他类别果汁的含量则并没有可测定的标准。这意味着,产品中果汁含量是否标实相符,很多时候并没有办法核实。
这就给一些果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可乘之机,标注在多种果汁饮料背后的果汁含量数据,对于一些果汁企业来说很可能就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
含量标准乱象:大多果汁无据可依
翻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此前发布的《饮料通则》,记者发现,对于果汁(浆)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