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调研,希望能够尽快制定除橙、柑、橘以外,其他浓缩果汁、果汁和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测定的标准,避免行业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
目前,关于果汁含量检测有各种各样的设想,相关专家和机构提出的方案包括利用缓冲容量检测苹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方法、利用氨基氮含量及缓冲能力检测西番莲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方法、参照采用国外提出果汁饮料原汁含量的测定方法——RSK值(其中钾、硅酸盐的测定等效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以及建立饮料中总黄酮的测定方法等。
但是现实的难题还很多。中国地大物博,光是涉及苹果的品种就很多,每种苹果的质感不一,所得出的标准也不同,所以相关标准实现统一也尚有难度。
石海燕指出,虽然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的水果果汁饮料标准,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这一领域的技术攻关,从源头抓起,规范企业生产。尤其应对消费量最多的苹果汁、桃汁考虑优先制定标准。"科学准确地测定果汁含量不仅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需要,更是政府实施有效监管,制止行业内不正当竞争的需要。"她说。
在她看来,当前条件下,"标准折光度"是目前行业内生产中判定果汁含量通行的简便方法。在浓缩果汁、果汁和果汁饮料的果汁含量测定标准制定前,制定"标准折光度"不失为一种替代方法。
"折光度标准的制定不仅影响到国内的企业生产、销售市场,还影响到我国果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关部门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尽快制定发布我国果汁及果汁饮料的标准折光度行业标准。"
目前,国际果汁生产商联合会(IFU)都很重视食品法典和果汁生产标准的制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已经对各种水果的折光度制定了标准,国内各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也在摸索制定各自的"标准折光度"。
果汁监管之惑:原料、包装、农药"三道坎"
随着果汁饮料逐渐开始从碳酸饮料手中抢占市场,果汁企业也越来越多的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但与此同时,各家果汁企业几乎年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问题,有业内人士直言国内的果汁行业似乎也有向乳品企业"看齐"的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每年果汁行业都有质量事件发生,但是处理过后却并不能引起行业很好的反思,事故频发的背后,也折射出相关机构对果汁生产全流程的监管不力,尤其是在原料接受、产品包装、农药残留这些方面。
一个完善的商业和消费环境,需要"政府的手"和果汁企业共同完成。
国外HACCP模式入华
HACCP(全称是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是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为控制由食品引起的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也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这是一个以预防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由食品的危害分析 ( HazardAnalysis,HA)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