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胡小松
民众对水的需求是个性化的
食品安全专家把水质提高、卫生做好之后,我们应该怎样享用?饮水对人体到底有何作用?
水在我们身体里的主要作用是运送物质。另外水也参与人体的生化反应,调节体温,影响酸碱平衡。身体里不断产生氧化反应,产生能量,当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面,就像汽水一样,会产生碳酸水,碳酸水在身体里形成碳酸氢根离子。严格地说,身体是生酸的环境,因为只要可以产生能量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要想酸碱平衡,一是要想办法把氢离子从尿液里排出来,另外是产生二氧化碳从肺部呼出,因此呼吸时呼出二氧化碳其实就是排酸,这样就可以把身体中的PH值提升上来。
自然界的矿物质跟人体也有相通之处。中国人常说水土不服,这是因为水和矿物质都是无机物。无机物的成分特点是,它不是生物体可以合成的,全部要从环境里来,饮水也可以供应矿物质,大部分水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矿物质。天然水因为跟地层有关,钙和镁的含量比较多。而身体中电解质的平衡,主要是靠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相互调节。
水是必须营养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水是非常好的溶剂,可以吸纳很多水溶性的成分,矿物质和水溶性成分都要有水才可以吸收,为人体利用。也可以承载很多的添加物,这些成分会影响健康,我们要好好管理它,让它成为健康的帮助。民众对水的需求是个人化的,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多样性的产品,让消费者按自己的需要选择。消费者需要食品营养专家和政府做全面的营养教育,让自己成为饮食营养健康把关的主人。
◆台湾大学教授萧宁馨
饮用水处理技术尚有提升空间
从饮用水安全的角度来说,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水不仅是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喝到健康和安全的水,这可以通过瓶装水满足需求,但是从供水行业来说,还需要保证供水的安全和健康问题,所以要求我们开发出更有保障的水处理技术。
当前我国供水企业处于满足新标准的阶段,很多企业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新工艺建设来满足水供应标准。此外还有水污染问题。目前,水环境满足三类水标准的水才可以作为饮用水水源,但是现在达到三类水的比例越来越低。加上偶发性水源污染事件,使得供水行业必须要具备非常有保障的水供应技术。
瓶装饮用水的处理技术不是问题,从成本上可以比自来水供水考虑更高档的技术,瓶装饮用水的处理工艺比较成熟。但针对不同的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还是有很大的提升余地,从节能、节约成本角度来说有很大的选择。整体来说,目前的水处理工艺基本上可以保证我们的出厂水的质量,如果能把出厂水的水质调整好,对管网的影响也比较小,到达用户的问题也不会太大。目前用户端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供水企业造成的,而是一些中间环节造成了这些问题,必须在未来予以关注并解决。
◆清华大学教授杨宏伟
饮用水微生物污染是一个国际性问题
WHO的饮用水准则已经证实了与饮用水有关的卫生问题大多来自微生物,比如说细菌、病毒、原生物动物或其他生物来源。我们执行的新国家标准关注到饮用水中原本无害的溴化物,在过量的臭氧消毒处理时会转化成为溴酸盐这种致癌副产物,因此要求不得超标,换言之,厂商必须在控制微生物的同时,也要控制好臭氧消毒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