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往往使人们联想到痛苦、绝望等感觉,癌症病人往往遭受长期的病痛折磨、难以忍受的治疗过程,而且最终只有少部分人能康复。癌症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20世纪70年代人类宣布向癌症宣战。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现在,政府为此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以研究和预防癌症的发生。
对饮用水和致癌风险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在饮用水中发现多种化学物质,其浓度足以造成饮用者有致癌的潜在威胁。在美国与欧州一些发达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制定的水质标准都考虑了对癌症的预防因素。
为了便于讨论这一问题,本文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介绍癌症是怎么回事,是怎样引起和发展的:其次介绍怎样确定哪些物质致癌;然后详细介绍在饮用水中发现的、可能致癌的化学污染物;最后谈到这些物质是怎么进入饮用水中的。
第一节.什么是癌症,癌症是怎么引起的
癌症是指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和扩散。致癌细胞不正常繁殖是因为细胞内控制繁殖、决定细胞功能的核酸大分子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受损或非正常复制。每个细胞内都含有修复受损脱氧核糖核酸的蛋白质分子,当修复蛋白质不能修复这些受损的脱氧核糖核酸时,通常这些细胞不能发生分裂,因此也不能将这些受损的脱氧核糖核酸信息传给新细胞。但是这些不能修复的受损细胞也有可能发生分裂,而且分裂的速度比正常细胞要快得多,这种细胞就被称为致癌细胞。
脱氧核糖核酸通常很容易受损。细胞生长繁殖过程中许多随机事件都会引起这种损伤,化学物质和辐射也造成其损伤,引起脱氧核糖核酸受损并致癌的化学或放射性物质称为致癌物。确定一种物质是不是致癌物要考虑下列几个因素:首先在实验室做细胞试验确定这种物质是不是损伤脱氧核糖核酸,一般选择细菌细胞做试验:第二步,以活的动物(一般选老鼠)细胞做试验,以确定这种物质是否能引起恶性肿瘤的形成。许多政府机构、学术单位和商业部门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最后一步可能以人为研究对象。为了进行研究而故意让人食用或接触在这些已知致癌物或可疑致癌物污染是不道德的,这种直接方法不能采用。间接的方法是研究那些由于意外事故或自然原因接触到这些已知的或可疑的致癌物的人。这种间接研究方法通常分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方式是对大的生态系统或环境系统进行研究,比较那些受到已知的或可疑的致癌物质污染的群体和那些未接触到这些物质的群体,然后确定受污染群体的癌症发病率是否高于未受污染的群体。
例如:为了确定抽烟是否与肺癌有关,可以研究、比较抽烟群体的肺癌发病率和不抽烟群体的肺癌发病率。如果前者的肺癌发病率比后者高,可以推测抽烟可能与肺癌相关。只是一组这样的研究结果还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但如果多组研究都得出相同的结果,这一结论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可以做剂量反应试验。如果一个人抽烟次数越多,癌症发生率越高,或反之,一个人抽烟次数越少,癌症发生率越少,则抽烟引起肺癌的结论就更可靠。最后,如果其它已知的引起肺癌的因素,如接触石棉等都已经被考虑在内,抽烟与癌症发病率的关系仍然很强,则抽烟引起癌症的结论就很令人信服了。尽管这一过程所有的结论都是推断性的,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抽烟引发癌症,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结论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最后被大家共同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