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主要介绍砷、石棉和放射性物质。
(1)砷,砷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使用的金属。几十年前砷污染了美国众多的河流和空气。由于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污染控制技术的改善,现在砷对水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程度比几十年前已大大减轻。现在饮用水中砷的来源主要是因水源地附近的自然地理因素引起的,特别是在火山沉积岩地区。全球含量最高的地区有中国台湾、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孟加拉国和印度,美国含量最高的地区在西南部和阿拉斯加。一些研究表明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能导致多种皮肤疾病,包括皮肤增厚、皮肤色素沉着和皮肤肿瘤。剂量反应曲线也表明砷的吸入量与皮肤癌的发病率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孟加拉国这种关系得到很好的证明,在那里有数百万的人饮用受砷污染的井水。现在砷导致皮肤癌酌观点已被广泛接受。
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砷也引起体内器官癌症。在阿根廷进行的一项生态学研究表明水中砷含量高的地区居民的肺癌、肾癌、膀胱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高;在美国,内华达地区饮用砷含量高的饮用水的居民也被发现早期膀胱癌的症状。最近实验室研究也证实砷能诱发细胞复制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改变。因此国际癌症研究会将砷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尽管上述的研究结果说明饮用水中砷的含量与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也还存在疑问。证明饮用水中砷含量与内部器官癌症有关的研究许多都是在那些高砷含量地区进行的,这些研究中砷的浓度通常高达几百微克每升,这比美国所有饮用水水源中砷的浓度都要高得多。因此从上述研究数据还不能推断是否饮用水中砷的含量低致癌风险也小,或者是否存在一浓度阈值,当砷浓度低于此阈值时就不会有致癌风险。
这些并不是纯学术问题。美国环保局暂时推荐饮用水中砷的浓度应低于50μg/L。这一推荐值只考虑了砷引起皮肤癌的风险,而未考虑砷可能引起体内器官癌变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台湾的研究表明砷能引起体内器官癌症发病率的增加,例如研究发现膀胱癌的发病率将显著增加:每千人能增加2~5例。这么高的发病率已远远超过美国环保局制定水质标准时认为可以接受的范围。
正是基于这样一些研究,美国国会1996年通过安全饮用水法修正案时规定应研究有必要进一步降低饮用水标准中砷的浓度规定值。普有人建议将砷的控制浓度降低至2μg/L。有关委员会预计就此问题在2000年提出一份报告。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砷的浓度为10μg/L,加拿大的标准是,25μg/L,并准备进一步降低。
我国在2007年进行的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砷的浓度为10μg/L。这个标准已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一致,但是具体执行这一标准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在美国98%的人口饮用水中砷的浓度低于10μg/L。如果将来饮用水质标准规定砷的浓度进一步降低,对大多数的饮用水生产企业达到新的标准应不会有困难。但仍有2%的人口饮用水中砷含量相对较高,个别的饮用水砷的浓度高达50~100μg/L,这大多数属于小的饮用水水源。饮用这些饮用水的人将来要达到新的水质标准要求时将面临挑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饮用自备井水或小水厂提供的自来水的居民应注意检测饮用水中砷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