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污染事件,2011年的渤海渗油事件,2012年的龙江镉污染事件,2013年的黄埔江死猪事件等。这种污染事件频繁、连续发生并不是偶然现象。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当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一段时期,往往就会出现水资源、水安全的转折点,从水量型危机转向水质型危机,水污染事件进入高发期。

图8 部分国家城镇化率变化
英国是全球最早城镇化的国家,城镇化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约200年,1851年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见图8),中间约50年都是城镇化的中期。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在泰晤士河上沉没,造成了640人死亡,事后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是因为高污染的河水中毒死亡。
德国在1892年的时候城镇化率达到50%(见图8),但整条莱茵河却因为严重污染变成了泡沫河,此后德国花大力气治理了70年,才使得莱茵河恢复清澈(见图9)。

图9 德国莱茵河治理前后对比
日本1953年的城镇化率达到50%(见图8),这一时期日本出现了两个特有的病,一个是骨痛病,是由于工厂的镉污染饮水造成的,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重金属等污染物会对人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另一个是水俣病,由于工厂排出的汞污染了水体,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富集,导致人体畸形、脑力痴呆,甚至影响到子孙后代。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因水俣病死亡的人数就超过了1 700人,到现在可能要超过2 000 人,对下一代的影响更是几倍数量。
韩国在1977年城镇化率达到50%之后(见图8),也出现了大面积的水污染事件,1991年3月16号斗山集团管网发生苯酚泄漏,民众反应强烈,斗山集团为此给当时的总统送去了10亿韩元贡献金表示道歉,这一内幕被揭发以后险些造成政府垮台。这些案例表明,水污染事件在特定时期会演变成社会危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国外成功经验的启示
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以后,也到了历史关键期。只有正确认识城市水安全最大的威胁来源才能对症下药。历史的规律和现实的情况都表明,水污染是水安全最大的敌人。这一方面,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色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20 m3/a,仅我国人均水平的1/6,世界平均水平的1/33,并且缺少过境客水;同时以色列的水资源分布又严重不均,50%的农田都需要灌溉(灌溉率仅次于中国),水的供需矛盾特别突出。该国通过科学立法,正确的技术路线,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加强
|